千兆以太網前端
典型的以太網前端使用 RJ45 端口,可用于全雙工傳輸。能實現這一點是因為連接器中包含兩對信號線,每個方向一對(差分電壓)。IEEE 標準要求RJ45 使用變壓器實現電氣隔離。變壓器可以保護設備免受線路高壓,或者設備之間的電位差引起的損害。千兆以太網接口的電路
千兆以太網接口分立電路網絡變壓器(LAN變壓器)是設備連接網線的接口。在設備和線纜之間的變壓器能夠提供必須的隔離,同時匹配阻抗和實現差分。此外,變壓器還能保護設備免受瞬態干擾,并抑制設備內部、外部線纜和設備之間的共模信號,同時不能影響信號收發性能,必須能夠達到1G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另外還需要一些器件滿足匹配和電磁兼容(EMC)測試。
千兆以太網的測試模式設置寄存器定義;江蘇以太網測試系列
輸出電壓跌落:被測件輸出一個類似方波的信號,用示波器測量跳變沿后面10ns處和90ns處的電壓值,確保電壓跌落不超過10%。、
· 發射機線性度:這個測試類似很多射頻放大器的雙音交調測試,被測件發出不同頻 率的雙音的正弦波信號,然后在1~400MHz內觀察比較大的雜散或 者失真相對于雙音信號的幅度差異。雜散或者失真越小,說明發射機的線性度 越好。
發射機抖動:被測件發出連續的兩個幅度編碼為+16和兩個幅度編碼為- 16的碼 型(在800MSps的符號速率下相當于200MHz的時鐘),然后用示 波器對這個信號的抖動進行測試。要分別測試主時鐘和從時鐘兩種情況下的抖動。 DDR測試以太網測試多端口矩陣測試何不使用以太網電纜同時進行數據傳輸和供電?
以太網用于運動控制的三個原因
以太網正成為工業應用中日益重要的網絡。就運動控制而言,以太網、現場總線以及其他技術(如組件互連)歷來都是相互競爭的,用以在工業自動化和控制系統中獲得對一些苛刻要求的工作負載的處理權限。運動控制應用要求確定性(保證網絡能夠及時將工作負載傳送至預定的節點),這是確保位置保持所必需的,這進而又將確保驅動器的精確停止、適當的加速/減速以及其他任務。
標準的IEEE 802.3以太網從未達到這方面的要求。即使全雙工交換和隔離域淘汰了過時的CSMA/CD數據鏈路層,但它還是缺乏可預測性。此外,典型堆棧中的TCP/IP的高度復雜性并未針對實時流量的可靠傳送進行優化。因此,現場總線以及帶有基于ASIC的PCI卡的PC控制架構一直是常見的運動控制解決方案。
以太網幀的概述:
以太網的幀是數據鏈路層的封裝,網絡層的數據包被加上幀頭和幀尾成為可以被數據鏈路層識別的數據幀(成幀)。雖然幀頭和幀尾所用的字節數是固定不變的,但依被封裝的數據包大小的不同,以太網的長度也在變化,其范圍是64~1518字節(不算8字節的前導字)。
/域
(Collision):在以太網中,當兩個數據幀同時被發到物理傳輸介質上,并完全或部分重疊時,就發生了數據。當發生時,物理網段上的數據都不再有效。
域:在同一個域中的每一個節點都能收到所有被發送的幀。
影響產生的因素:是影響以太網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于的存在使得傳統的以太網在負載超過40%時,效率將明顯下降。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同一域中節點的數量越多,產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諸如數據分組的長度(以太網的比較大幀長度為1518字節)、網絡的直徑等因素也會影響的產生。因此,當以太網的規模增大時,就必須采取措施來控制的擴散。通常的辦法是使用網橋和交換機將網絡分段,將一個大的域劃分為若干小域。
100G以太網標準及測試方法;
集線器的工作特點:
集線器多用于小規模的以太網,由于集線器一般使用外接電源(有源),對其接收的信號有放大處理。在某些場合,集線器也被稱為“多端口中繼器”。
集線器同中繼器一樣都是工作在物理層的網絡設備。
共享式以太網存在的弊端:由于所有的節點都接在同一域中,不管一個幀從哪里來或到哪里去,所有的節點都能接受到這個幀。隨著節點的增加,大量的將導致網絡性能急劇下降。而且集線器同時只能傳輸一個數據幀,這意味著集線器所有端口都要共享同一帶寬。 以太網設備如何同時使用電纜傳輸數據和供電?貴州電氣性能測試以太網測試
以太網的測試夾具是那些;江蘇以太網測試系列
剛才我們說交換機理論上可以讓所有端口通訊互不影響,為什么強調理論上呢?因為,事實上出于造價,很少有交換機可以達到我們上圖中的所謂“矩陣式交換”的能力,因為大家從圖上也可以看到,為了讓端口間的存在可利用通路,每個端口都要預留到任何一個端口的線路,這種全矩陣交換機的模型實現起來造價非常昂貴,因為要利用大量的 CPU 和內存,這種工作方式的交換機動輒要價會達到幾十萬人民幣,普通網絡環境根本無法使用。所以造成大部分的交換機其實是利用所謂“寬總線式交換”,帶寬來換取造價,江蘇以太網測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