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深入應用,“智慧園區”建設已成為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的產業園區也向著智慧化、創新化、科技化轉變。但究竟何為“智慧園區”,如何實現“智慧”,目前國內發展情況如何,未來又將走向何處,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智慧園區(CloudCommunity)以“園區+互聯網”為理念,融入社交、移動、大數據和云計算,將產業集聚發展與城市生活居住的不同空間有機組合,形成社群價值關聯、圈層資源共享、土地全時利用的功能復合型城市空間區域。智慧園區整合信息技術和各類資源,充分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各類園區創新、服務和管理能力,為園區鑄就強大的軟實力。在服務端,系統整合訪客預約、停車引導、報修工單等功能,能夠提升用戶體驗。湖北能耗監測優化智慧園區管理平臺
智慧園區運營管理平臺,致力于打造智慧園區運營管理云服務平臺,利用物聯網、云技術、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打造:內部運營體系,園企服務體系,社區服務體系等三大服務體系智慧園區的平臺層是在基礎設施和數據集中存儲的支撐下,承接應用層擴展和集成,按照應用范圍不同又分為運營管理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移動開發平臺、地理信息平臺、智慧決策平臺等,各專業平臺信息數據互導互通,緊密對接,形成智慧園區統一的完整業務支撐大平臺在大平臺基礎上建設“運營管理”、“企業服務”和“社區服務”三大體系應用,既保障了智慧園區柔韌的擴展擴充,又避免了各應用間的信息孤島。為園區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服務及咨詢,以提高園區管理的靈活性、針對性及效率性,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打造高效、和諧、人文的智慧園區。湖北能耗監測優化智慧園區管理平臺決策支持:生成多維分析報表(如計劃偏差分析),為制定減排政策提供依據。
由前面數據可知,我國現階段產業園區基數大。但根據《2021年智慧園區發展研究報告》可知,以國家高新區為例,智慧園區滲透率大約為35%,產業園區智慧化滲透率較低。因此,在園區智慧化發展過程中,智慧園區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園區不僅是一個地理空間范疇,也是一個經濟范疇,作為我國城市發展的基本單元,有效地鏈接了個體、企業、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落腳點。
園區的建設運營主體包括ZF與企業機構等,ZF主導型園區主要包括經開區、高新區等,企業主導型園區主要包括單一企業園區、產辦類園區、商辦類園區等,部分企業主導型園區以“園中園”形式存在于ZF主導型園區中。不同的園區通過建設生產廠房、辦公樓宇、科研平臺、生活配套設施等不同形態的載體設施,以實現生產制造、科技研發、人居生活等一種或多種復合功能
信息集成與共享綜合管理平臺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整合園區內各類信息系統的數據,打破信息壁壘。實現企業信息、設施設備信息、人員信息等在園區各部門、各企業之間的實時共享與互通。例如,企業可通過平臺一站式辦理入駐、審批、繳費等業務;園區管理者能隨時掌握園區整體運營情況,及時做出響應和決策。
智能資源管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對園區資源進行智能化管理。在空間資源管理上,通過三維建模和空間分析技術,直觀展示園區空間布局和使用情況,為企業選址和空間調配提供科學依據;能源管理方面,實時監測能耗數據,分析能耗趨勢,通過智能調控設備實現節能降耗;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可根據業務需求和人員技能、工作量等數據,進行智能排班和任務分配,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 5G+AI 賦能智慧園區,催生出更多創新應用場景,激發無限活力。
園區運營平臺系統優勢:平臺技術結構智慧化是運用云計算、物聯網、自動化控制、現代通訊、音視頻、軟硬件集成等技術,整合園區安防、消防、通訊網絡、一卡通、信息發布、管網設備能源監控、停車管理、自動化辦公等10多個系統到一個統一的平臺,實現各個系統的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參數關聯、聯動互動共生。每個系統既可以 運行、又保證數據和信息的互聯互通;同時根據運營實際情況進行參數積累、習慣性分析報表等,達到本平臺技術結構的智慧化。智慧園區管理平臺通過集成物聯網感知設備與AI算法,實現對園區內的實時監控與動態調度。。湖北能耗監測優化智慧園區管理平臺
部署5G、Wi-Fi 6等高速網絡技術,優化網絡架構;與通信運營商合作,確保網絡質量和覆蓋范圍。湖北能耗監測優化智慧園區管理平臺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貫穿園區服務全流程。通過移動APP集成辦公、生活、社交功能,員工可一鍵預約會議室、查詢班車、參與社群活動;通過無感通行、無接觸支付等技術減少等待時間;定期收集用戶反饋并迭代服務。某園區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通勤痛點后,新增3條定制公交線路,滿意度提升40%。用戶體驗的持續優化是提升園區競爭力的策略。
全球化背景下,智慧園區通過跨國合作引入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例如,中德生態園融合德國工業4.0與中國智能制造標準,打造國際示范項目。此外,國際數據互通平臺支持跨境企業合規運營,區塊鏈技術確保合作信任。這種“技術共研、資源共享、市場共贏”的模式,推動智慧園區成為全球產業鏈協同的重要節點。 湖北能耗監測優化智慧園區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