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匠陶瓷校企共建產業學院 開啟產學研新篇
景德鎮奕匠陶瓷攜手高校共建現代陶瓷產業學院,開啟產學研融合新篇章
在千年瓷都景德鎮的窯火傳承中,景德鎮奕匠陶瓷有限公司始終以 “守正創新” 為發展內核。2025 年 4 月 15 日,公司正式與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市昌南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共建
“現代陶瓷材料產業學院”,通過 “校政企” 協同模式,推動陶瓷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化轉型。這一聯盟不僅標志著奕匠陶瓷在產學研融合領域邁出關鍵一步,更將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注入新動能。
一、強強聯合,打造產教融合新范式
作為景德鎮陶瓷電商領域的**企業,奕匠陶瓷深耕日用陶瓷行業十余載,旗下品牌
“Yomerto 莜米兔” 憑借 “傳統工藝 + 現代設計” 的差異化定位,年銷售額突破 3 億元,連續五年位居天貓陶瓷類目 TOP3。此次合作中,公司將與景德鎮陶瓷大學共建 “陶瓷新材料研發中心”,重點攻克高韌性骨瓷、***陶瓷等前沿技術。例如,雙方將聯合研發的 “3D 微孔蓄熱技術”,可使燉盅在文火慢煨時釉面溫度始終低于 45℃,既保留傳統陶瓷的保溫特性,又解決了高溫燙手的痛點。
景德鎮陶瓷大學作為全國***以陶瓷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其現代陶瓷材料產業學院已累計培養
2000 余名專業人才,承擔**科研項目 30 余項。此次合作將引入該校 “陶瓷材料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資源,為奕匠陶瓷提供從配方優化到工藝升級的全鏈條技術支持。例如,通過納米級瓷土顆粒分散技術,公司可將骨瓷透光率提升至 58%,達到國際**品牌水平。
二、創新驅動,構建技術轉化新生態
聯盟將重點推動 “技術研發 — 中試生產 — 市場應用” 的閉環轉化。奕匠陶瓷計劃投資 5000 萬元建設 “智能陶瓷制造基地”,引入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發的 “微波燒結技術”,可將陶瓷燒制時間從傳統的 48 小時縮短至 6 小時,能耗降低
40%。同時,雙方將共建 “陶瓷 3D 打印實驗室”,實現個性化定制產品的快速迭代,例如為**酒店定制帶有企業 LOGO 的浮雕餐具,交付周期從 30 天壓縮至 7 天。
在綠色發展方面,聯盟將聚焦 “零碳陶瓷”
技術攻關。景德鎮陶瓷大學團隊研發的 “生物質納米添加劑”,可使陶瓷坯體收縮率降低 15%,減少 30% 的原材料損耗。奕匠陶瓷計劃在 2025 年內實現 30% 生產線的低碳改造,目標年減排二氧化碳 1.2 萬噸,這一舉措已獲得景德鎮市昌南新區**的專項政策支持。
三、人才共育,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
為**陶瓷行業 “技工荒” 難題,聯盟將推行 “雙導師制” 人才培養模式。奕匠陶瓷技術骨干將與景德鎮陶瓷大學教師聯合授課,學生前三年完成理論學習,第四年進入企業參與實際項目。例如,2025 級創新實驗班學生將參與 “國潮
IP 聯名餐具” 研發項目,從紋樣設計到生產工藝全程實戰,***作品可直接進入公司供應鏈體系。
此外,三方將共建 “陶瓷產業人才智庫”,定期發布《中國日用陶瓷產業發展白皮書》,為行業提供趨勢洞察。奕匠陶瓷還計劃設立 “奕匠獎學金”,每年資助 50 名貧困學生,并為***畢業生提供 “技術管培生” 崗位,首年薪資可達
8-12 萬元。
四、文化賦能,***品牌價值新增長極
聯盟將深度挖掘景德鎮陶瓷文化內涵,打造 “陶瓷 + 文旅” 融合新業態。奕匠陶瓷與景德鎮陶瓷大學合作開發的 “元宇宙陶瓷藝術館” 即將上線,用戶可通過 VR 技術沉浸式體驗從泥料開采到釉彩繪制的全流程,同時購買虛擬陶瓷藝術品。線下,公司將在陶溪川文創街區設立 “奕匠陶瓷文化體驗中心”,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拉坯、彩繪等傳統技藝,預計年接待游客超 10 萬人次。
在品牌建設方面,奕匠陶瓷將與景德鎮陶瓷大學聯合申報 “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推動 “景德鎮陶瓷” 區域品牌價值提升。2025 年秋季廣交會上,公司將推出 “釉下五彩?敦煌系列” 餐具,將莫高窟壁畫元素與現代器型結合,首批訂單已突破 5000 萬元。
五、展望未來,**行業變革新征程
此次聯盟是奕匠陶瓷從 “制造” 向 “智造” 轉型的關鍵里程碑。公司董事長龍啟富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校政企協同,將景德鎮的千年陶瓷基因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不僅要做產品的生產者,更要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據透露,聯盟計劃在未來三年內申報 10 項發明專利,主導修訂 2 項國家標準,目標將奕匠陶瓷打造成全球日用陶瓷領域的 “隱形***”。
隨著國家 “****” 倡議的推進,奕匠陶瓷正加速布局海外市場。其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 “景德鎮陶瓷文化中心” 即將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落地,通過 “文化輸出 + 技術輸出” 模式,將中國陶瓷的美學價值與技術優勢推向全球。此次聯盟的成立,無疑為這一戰略提供了強大的技術與人才支撐。
在千年窯火的見證下,景德鎮奕匠陶瓷正以聯盟為紐帶,書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篇章。這場跨越學界、**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不僅將重塑陶瓷行業的競爭格局,更將為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 “瓷都樣本”。